2023中欧人文艺术教育论坛音乐学院分论坛成功举办

发布者:李金鹏发布时间:2023-04-28浏览次数:1000

2023年4月27日上午,由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中欧艺术教育联盟主办,南京艺术学院承办的2023中欧人文艺术教育论坛在南京艺术学院开幕。下午“音乐表演理论的东方视野”分论坛音乐学院举行

    南京艺术学院党委常委、副校长博士生导师李彤教授致开幕辞并对音乐表演学科寄予期待:一、继续从中国音乐历史典籍和中国音乐表演专业教育百余年历史中考察音乐表演的中国叙事和中国话语;二、在新文科和人文数字化背景下,以多元视角和交叉学科方法推动中国音乐表演理论与实践研究,形成有中国特色的音乐表演理论体系;三、在中欧人文艺术教育论坛的背景下,推动全球跨文化国际交流,探索音乐表演的中西汇通和双向镜鉴。

    本次音乐学院分论坛分为主题报告和圆桌会议两部分。会议由上海音乐学院首批特聘专家、博士生导师韩锺恩教授主持,南京艺术学院音乐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王晓俊教授评议。

英国约克大学音乐学院院长安妮·塞拉博士首先做题为《Opera performance: what can education institutions and international exchanges offer?》的报告(视频),其指出音乐教育机构和国际交流等途径,为中西各地音乐交流产生影响,并从歌剧制作引出对音乐作品研究和批评适宜性的思考。

全国音乐美学学会会长、中央音乐学院博士生导师宋瑾教授做题为《籍琴求道:“自况”的行为方式》的报告。指出,“自况”源自徐上瀛《谿山琴况》之“雅”况其字义为“自觉、自为、自勉、自助,比琴而况之”,体现中国“做的哲学”,也即借助操琴修身养性,超越世俗,提升精神境界。宋瑾教授以明代琴家为例,对演奏时古琴艺术的六个进行总结,即“食道-身道-衣道-水道-香道-琴道”,最终进入“神为之君”的境界,由人琴合一而至天人合一。

南京艺术学院音乐学院博士生导师刘承华教授在《“生动”:传统音乐表演的核心价值》中指出,“生动”是中国传统艺术共有的核心价值,也是传统音乐表演最重要的审美指标。音乐表演的“生动”最直接地体现在声音上面,主要通过“韵”与“腔”的技术运用营构出声音张力,保证表演中的声音质量。音乐表演的“生动”本质上属于表现范畴,故而要保持同表现对象(内容)相接通,形成“表达”的姿势,使声音的运动获得“乐感”(即音乐性)。表演的终端效应是使听者超越声音,进入声音背后的情境,产生审美的高峰体验,出现“希声”之境。

南京师范大学美育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林东坡教授发表题为《传统器乐表演艺术中的两极性思维》的报告,对两极思维结合阴阳、二元相应等理论在音乐表演当中的理论原型进行详细阐述,提出的两极震荡的概念、以及人声、气声分类对于进一步理解中国音乐表演传统有重要作用。

南京艺术学院音乐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麻莉的《立足东方,面向世界——国乐大师们的音乐表演实践之启示》通过分享张维良、吴蛮两位教授的跨界音乐表演实践经验,讨论音乐跨文化问题。她指出,要以全球视角看待问题,寻求共同之处同时,跨文化交流要回到传统,探索中国传统音乐的真正意义和价值。她认为,唯有交流,才可能拥有话语机会,有了话语机会才可能拥有话语权。

    中央音乐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杨鸣《对音乐审美核心价值的认识是目前音乐教育发展的瓶颈》通过对音乐核心因素分析,指出艺术是感悟力的修炼,没有标准答案,强调从儿童起听中国体系音乐,并指出应按照艺术的内在规律办学,建立一套艺术学本学科的听觉触觉知识体系和教育体系

浙江师范大学施光南音乐文化研究院院长、博士生导师郭克俭教授作题为《中欧人文交流背景下美声唱法中国化实践》的报告。以意大利歌唱家基诺·贝基20世纪在中国的讲学和排演活动为例,结合丰富一手鲜见史料和图片资料,考察了美声唱法中国化的历史变迁他指出基诺·贝基来华经历使中国全面了解意大利美声的真谛,端正了观念,带来了美声唱法的方法,同时为中国培养了美声唱法人才。中欧的美声唱法交流,对中国声乐走向世界起到促进作用。

南京艺术学院音乐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21级博士研究生顾怀燕《中国传统音乐美学线美感特征——微可见纹的繁复》一文通过对中国传统民间音乐实际演奏中“加花”这一技法的分析,指出,“加花”可以使原本十分极简的曲调线条变得极为繁复,如微雕一般。这种“繁复”同样也是用“线”造型,可却是在微观的尺度上进行的,琳琅满目错综复杂,以“纹”的姿态显现出一种繁复而精致的线美感。

中央音乐学院研究生部副主任、博士生导师高拂晓研究员在其《音乐表演研究在当代中国的建设和发展》报告中梳理了音乐表演研究的国际发展轨迹和现状,展示目前研究具身性、创造性和综合性的三个走向,并指出音乐表演研究在中国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与现实挑战应在研究主体、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认识上具有开放的视野,在表演学科的建设中处理好音乐创作、音乐分析、音乐理论与音乐表演之间灵活互动的关系。

主题报告后,王晓俊院长主持圆桌会议,韩锺恩、马克.安托万.坎普、宋瑾、刘承华、杨鸣、郭克俭、高拂晓、麻莉、顾怀燕及旁听师生参加大家立足中国的东方文化立场,围绕“中国音乐三大体系建构”“音乐表演时间研究方法”和“音乐表演专业学位高层次人才培养”等问题开展热烈讨论。大家一致认为,要以本次会议为新的起点和契机,共同开创中国音乐表演研究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