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学童强教授到音乐学院开展讲座

发布者:李金鹏发布时间:2018-05-10浏览次数:1649

54日上午,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级研究院兼职研究员,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通讯评审专家童强教授应邀到音乐学院101会议室,以“人文研究中的误读与理解”为题,为师生们做了一场精彩的学术讲座。本场讲座由刘承华教授主持,音乐学院相关专业师生到场聆听。

本场讲座之初,童强首先从词语层面讲解了误读的典范,如“口耳相传”“杀青”“宁”等,并例举了《世说新语·黜免》中参军椅烝薤不时解而被罢官的典故,说明不论是现代著作还是古代著作都是很难理解的,稍微不小心,就会对此著作产生误读。童强又通过吟诵杜甫《前出塞》其三,以一只兔子作比喻,更丰富地传达出原诗的含义,让同学们体会到语言背后的动人意蕴。然后又以《庄子·齐物论》中“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既已为一矣,且得有言乎?既已谓之一矣,且得无言乎?”为例,解读了“无为”,又从孔子的话中解读了人与自然,从而引出对观念应有的理解。童强用封建到郡县、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和对现代化的理解,点出社会制度、体制的历史变迁,又通过社会生产、生活、技术状况、人的情感、社会关系、社会交往、观念、文化、习俗因素的变化九个方面,阐述人文研究中所需求的综合理解方式,以确保理解的误差在一个可接受范围内。最后,在问答环节,童强认为脑白金为纹身是一种文化差异下的误读,在面对文化时应避免过度阐释,并告诉大家误读是一个建构的过程,是不同群体对他的建构,比如文化的差异。只要你解读就存在误读。

从这次的讲座可以看出童强教授在空间哲学研究方面涉及面很广,整场讲座开拓了大家的视野。不仅让同学们对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也使得大家对误读这个词有了重新的认识,误读不仅仅是讲错,更重要的是新的生成方式。(音乐学院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