郏而慷

发布者:李金鹏发布时间:2015-01-05浏览次数:7921

 

 

 


姓 名: 郏而慷
性 别:
民 族:
1969年12月出生于江苏省无锡市,祖籍浙江
教授、硕士生导师、文学博士
现任南京艺术学院音乐学院副院长
社会兼职:中国音乐美学学会会员
 
研究方向及专业特长: 小提琴演奏与教学;音乐表演美学
主讲课程及教学优势: 小提琴专业主课教学

承担本科与硕士小提琴演奏专业主课教学,并致力于音乐表演美学的研究。在肯定前辈学者诸多研究成果和相关结论基础上,结合长期演奏西方音乐作品的实际经验和深入思考,以具体作品的具体演奏体验为个案分析和举证材料,对某些固有见解和结论进行了种种质疑。并在音乐演绎过程中“忠实性”与“创造性”两大问题的研究过程中,对于前人的结论有所突破。从而为相关音乐表演美学论题及其理论的确立,提供了某些事实依据和新的逻辑层次更替。
近年来,于音乐类核心刊物发表音乐表演美学论文多篇,完成省级课题一项、校级课题一项(均已结题)。2011年出版专著《音乐演绎的忠实性与创造性研究》。题为:哲学认知中的音乐表演实践研究,已获2012年度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立项,正在研究中。

论文:
佛学认知下的音乐表演理论探究——兼及音乐演绎忠实性概念理解问题,《艺术百家》2015年3月
论音乐演绎过程中的“真”,《音乐表演》2014年第3期
论音乐音响是什么以及如何是——兼及“音乐的形式与内容”问题,《交响》2013年第3期
《思想》中的思想,《音乐与表演》2011年第2期
在演奏艺术中回归人生的家园,《黄钟》2011年第1期
音乐作品的“意义”和音响表象的辩证统一——“存在”与“存在者”,《音乐与表演》2010年第3期
论音乐演绎的忠实性与创造性——以贝多芬《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为例,《音乐与表演》2010年第2期
新中国50年的音乐表演艺术理论述评,《中国音乐》2009年第4期
诠释的有效性与相对标准,《黄钟》2009年第4期
文本是音乐表演的标准,《音乐与表演》2008年第4期
论乐谱的性质及其内涵意义的阐释,《音乐与表演》2008年第3期
重视小提琴教学中非技术性因素,《江苏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10月
如何克服小提琴训练中的心理不良因素,《音乐与表演》2003年第2期 

课题:
2009年度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音乐表演心理与教学研究   编号:09SJB760012
2012年度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哲学认知中的音乐表演实践研究   编号:2012SJB760032
2016年度校级教研重点课题:音乐表演专业课程与考试模式改革的研究
专著:
《音乐演绎的忠实性与创造性研究》,安徽文艺出版社,2011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