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亚平教授来我院讲学

发布者:李金鹏发布时间:2018-12-10浏览次数:1443

20181121日在南京艺术学院音乐学院101教室举办了由著名西方音乐史学家、中央音乐学院博士生导师姚亚平教授主讲的题为《问题导向的史学研究方法论》的讲座,姚教授从自身从事西方音乐史研究的实践和体会进行介绍。

首先,姚亚平教授指出:学术研究中使用哪一种工具,取决于提出什么样的问题。西方音乐的历史如此庞大繁杂和丰富,因此是问题决定了方法,方法是跟随着问题走的。

其次,姚亚平教授谈到了自身的学术经历。从作曲技术理论转到音乐学,由于自身对于技术研究的不满足,在分析和了解西方现代音乐的同时,一直在问西方音乐发展为什么如此异样,是什么在促使它从传统走向现代?这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文化?使它在人类的音乐文化上如此与众不同?他认为,音乐有两面性,既是一个审美感受对象(内),也是一个文化现象(外);也即音乐不仅仅是音乐本身,也是文化的表现,可以透过音乐,把音乐作为一种文化表象,去窥视到西方文化。后一个问题只能是专业的音乐工作者才能回答。

在方法上,第一,微观宏观史学研究(历史观);第二,音乐形式到底是什么(语言观)。“历史观”是指问题决定了研究者只能站在一个宏观(长时段)角度来看待西方音乐。尽管20世纪西方当代学术思潮的主流趋势是从抽象走向具体,从形而上走向经验,从宏大走向细微;但姚亚平教授认为应当对音乐有宏观的关注、希望通过音乐走到音乐之外。历史观即观历史的角度,宏观和微观是观历史最基本的两个角度;选择宏观或微观,取决于想看到什么,选择了一个视角也意味着一种局限。要回答对西方音乐的“为什么”的提问,就要面对“语言观”,即如何理解隐约的语言。不仅必须深究形式,而且要必须克服形式自律论。这不是音乐分析,而是思考语言的本质。我们要将历史观和语言观二者结合,这样才能产生新的东西。在学术研究中,方法思考一定要贯穿始终。

最后,关于“如何提问题”这一点,姚亚平教授给出了以下几点思路:1.“问题导向问题,本身应该包含理论性(而非知识性),不是任何提问都是问题,问题应该给回答问题提供必要的空间;2.问题是在有准备中产生的,包含着阅读、思考、学习的过程;3.高质量的问题本身是深思熟虑的结果,其中包含着大量归纳性工作。4.善于问题分解,大问题分解成一个个小问题,一层一层追问。5.小题大做。问题还是要提大一些,也即看远、看深一些。通过一个细小的问题来回答一个大问题。6.要敏感和善于发现问题,要有热情和充满兴趣,这包含着努力和才能;7.要有耐心,锲而不舍。    (音乐学院 文:陈昕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