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20日晚,南京艺术学院“山河见证·战歌回响”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音乐会在南艺剧场成功举办。音乐会由南艺音乐学院承办,中国新四军研究会协办。中国新四军和华中抗日根据地研究会会长、江苏省军区原司令员于中海少将,研究会老领导、原南京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张宝康少将,研究会老领导、江苏省原副省长张九汉,研究会咨询组领导、山东省原副省长徐珠宝,南京艺术学院党委副书记、校长张凌浩,副校长苗雨,中国新四军研究会相关领导专家、部分兄弟单位领导受邀出席音乐会。音乐学院师生及来自社会各界音乐爱好者400余人现场聆听。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结合伟大抗战精神,音乐会分为“爱国情怀、民族气节、英雄气概、必胜信念”四大篇章,串联起抗战时期的经典旋律,通过音乐叙事传承伟大抗战精神。在音乐会中还设置特别篇章“铁军忠魂”,将新四军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东进北上、纵横敌后战场,与江苏人民一起浴血奋战的历史通过音乐作品传递给观众。整场演出将舞台表演与思政教育深入融合,在场观众共同在声乐作品的感染中接受精神的洗礼。

以音乐铭记历史:四个篇章重现抗战精神谱系
第一篇章 爱国情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音乐会在悲怆的《长城谣》中拉开帷幕,二十位同学用哀婉至悲愤的情感递进,借“长城”象征民族脊梁,对比“高粱肥”与“苦难当”的图景,直击国土沦丧之痛。男声二重唱《松花江上》融入民间哭腔,如泣如诉的旋律再现300万东北民众流亡之殇。《黄河怨》以女性视角控诉战争暴行,让战火点燃民族泣血的高音。乐章在《黄水谣》的集体演绎中落幕,通过黄河两岸的命运变迁,勾勒出民族苦难的宏大叙事。
第二篇章 民族气节:视死如归、宁死不屈




男声独唱《嘉陵江上》以“江水”为线索,融合朗诵调与咏叹调,倾诉抗战相持阶段的家国之思。女声小合唱《五月的鲜花》从哀婉倾诉转向激昂控诉,重现民族救亡运动的悲怆呐喊。黄自创作的《抗敌歌》《旗正飘飘》成为篇章高潮,前者以“悲壮激昂,闻者奋起”的旋律揭露东北沦陷之愤,后者用“团结”“奋起”的呐喊凝聚全民抗争力量,彰显知识分子以音乐为武器的文化担当。
第三篇章 英雄气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




男声表演唱《游击队歌》以鼓点节奏勾勒出抗战期间游击队员的机敏形象。《地道战》的呼喊式旋律重现军民团结一心、英勇抗敌的智慧。《到敌人后方去》以号召力唤醒千万忠魂,镌刻人民战争的不屈印记。《大刀进行曲》以长城喜峰口战役为原型,“冲啊!杀!”的呐喊将情绪推向顶点,成为民族不屈的精神图腾。
第四篇章 必胜信念:百折不挠、坚忍不拔




男声小合唱《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还原微山湖铁道游击队的传奇场景。女声独唱《微山湖》以湖光水色隐喻革命韧性。女声表演唱《南泥湾》通过“陕北好江南”的意象,歌颂大生产运动中的奋斗精神。傅庚辰创作的《毛主席的话儿记心上》以甜美旋律传递革命乐观主义,周恩来称赞其“兼具战斗性与艺术性”,为篇章画上温暖句点。
特别篇章 铁军忠魂:军民同心、众志成城





音乐会的特别篇章聚焦新四军的抗战历程。《芦花草鞋送亲人》改编自传统民歌,以苏北妇女支援前线的场景展现了军民鱼水情。《黄桥烧饼歌》重现“3天送2万烧饼”的真实故事,十二名同学的小组唱演绎“军队要靠百姓帮”的朴素真理。合唱《风雨同舟》由铁军艺术团女声合唱队特别出演,展现了新四军高举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大旗,广泛团结争取爱国友党友军、民主人士、海外侨胞和国际友人,同仇敌忾,众志成城,形成了共克时艰、共赴国难的滚滚洪流。由中国新四军研究会指导创作的原创歌曲《重建军部》《东进告捷》作为全场压轴作品,前者重现1941年新四军军部重建的历史时刻,后者以合唱形式展现平原水网游击战的胜利,致敬这支“党领导下的铁军”。
以声音传递真情:让抗战精神在新时代回响
《山河见证·战歌回响》音乐会在《东进告捷》的激昂旋律中落下帷幕。音乐不仅是历史的回声,更是跨越时空的精神传承。80年前,中华民族以血肉之躯筑起抗战长城;80年后,南艺师生以音乐为笔,续写英雄史诗。这场音乐会不仅是对先烈的缅怀,更是一堂生动的爱国主义思政课,激励新一代铭记历史、砥砺前行,让伟大抗战精神在新时代焕发新的光芒。

该场音乐会由声乐系课程思政团队教师、辅导员、思政课教师共同参与筹划,体现了艺术实践、思政教育与课程思政的协同,是学校构建“大思政”育人格局的重要实践之一。在音乐会筹备过程中,还开展了“抗战歌曲中的中国精神” 理论学习会及课程思政系列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