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学院研究生“音乐教育与艺术疗愈”学术创新论坛圆满落幕

时间:2025-09-30浏览:10

2025年9月27日—28日,由南京艺术学院音乐学院主办、音乐教育系承办的研究生“音乐教育与艺术疗愈”学术创新论坛在南京艺术学院音乐学院成功举办。本次论坛聚焦音乐教育与艺术疗愈的跨界融合,通过专家讲座、硕博士研究生论坛研讨、艺术疗愈工作坊等形式,为相关领域高层次人才培养与学科发展贡献智慧。

图片2.jpg

图片3.jpg

27日上午,研究生“音乐教育与艺术疗愈”学术创新论坛在音乐学院演奏厅举办开幕式。音乐学院音乐教育系主任金慧主持开幕式,音乐学院副院长陈洁致开幕词。  

陈洁在致辞中表示,论坛紧扣当代社会健康需求与音乐教育发展趋势,探索音乐教育与艺术疗愈的深层关联,推动二者整合,发挥其以美育人、以艺疗愈的综合功能。期待通过本次交流活动汇聚学者的智慧与力量,推进音乐教育与音乐疗愈的结合发展,推动新时代学生个人健康成长。这不仅是一场学术分享,更是一次关于心灵健康的深度探索。

此次论坛邀请到了在音乐教育及艺术疗愈相关领域深耕多年的专家。杨静平老师,正高级教师、南京市第五高级中学心理中心主任、2024年江苏教师年度人物、江苏省优秀志愿者、心育名师、南京市杨静平德育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南京市心理学科带头人,江苏省教育学会心理教育专委会副理事长,江苏省预防医学会心理健康专委会常务委员,秦淮区家庭心理健康服务和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副主任;王思特老师,博士,副教授,现任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创新团队“中医文化传承与传播研究”核心成员,江苏省美育精品课程负责人,江苏省在线开放课程负责人,兼任南京自然医学会音乐疗法分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张一楠老师,三甲医院音乐治疗负责人、注册音乐治疗师、神经学音乐治疗师、西班牙巴塞罗那大学音乐治疗硕士项目临床导师及中方课程负责人、泰国朱拉隆功大学音乐治疗硕士项目中国临床实习基地督导师、中国音乐治疗师行业委员会委员、临床督导师;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音乐治疗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心理(CPOS)专委会委员、中国康复医学会精神卫生康复专业委员会委员、江苏省老年医学会缓和医疗和安宁疗护分会委员、江苏省康复医学会康复治疗专委会青年委员。

三位老师分别就各自领域的研究发表了专题讲座。杨静平老师作为一线教师,深入接触现当代青少年,她以《中小学身心觉心理教育模型与校园实践》为题,聚焦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分享音乐在校园心理干预中的实践实操模式。

中小学身心觉心理教育模型与校园实践

王思特老师作为南京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医学人文学院教师,则更加深入医学与音乐融合,以《知识社会学视角下传统音乐养生思想及其健康人文价值》为题,从经典溯源到跨学科视角,阐释传统音乐养生的当代价值。

知识社会学视角下传统音乐养生思想及其健康人文价值

张一楠老师的《从表演到疗愈:音乐治疗中的临床技巧与人文关怀》,解析音乐治疗的专业路径与人文内核,播放大量音乐治疗视频,让大家明白音乐治疗并不仅仅是“听听放松的音乐”那么简单。它是一种系统性的、以证据为基础的临床使用,通过音乐干预来实现个性化的治疗目标。

从表演到疗愈:音乐治疗中的临床技巧与人文关怀

9月27日下午硕博士研讨会分别于音乐学院101会议室和211教室同步举行,来自省内外高校的研究生们围绕音乐教育与艺术疗愈的前沿议题,从教学实践、疗法应用、课程创新、非遗传承等多个维度展开专题发言,专家点评环节思维碰撞激烈,为青年学者的学术探索提出建议。

硕士研究生发言

杨静平老师点评

9月28日上午,音乐学院吴艺婕老师和陈美宏老师带领志愿者在演艺大楼113教室和音乐学院408教室展开了艺术疗愈工作坊活动。两位老师分别通过“情绪调节的音乐路径:声势、律动与歌唱”、“音乐引导想象与放松减压”实践活动,围绕不同群体设计了活动方案,兼具针对性与融合性。对老年人临终关怀,以吉他、尤克里里现场弹唱熟悉歌曲为主,穿插合唱及“幸福”主题交流,强化群体归属感;针对特殊儿童,通过闭眼深呼吸、律动练习及身体打击乐,锻炼专注觉察、肢体灵活与空间感知能力;面向抑郁症等群体,先以基础活动铺垫,后半程开展自由即兴(含身体、嗓音、乐器即兴),结合多声部合唱,提供情绪宣泄渠道,促进心理能量转化。同时提及艺术融合,如音乐与美术结合,强调音乐疗愈需因材施教,不追求音乐专业性,注重从自我到群体的疗愈过程,以实现心理状态改善以及能量转化,强调因材施教及艺术形式融合,让参与者直观感受艺术疗愈的魅力,为理论落地提供了鲜活样本。

本次论坛的举办,进一步推动了音乐教育与艺术疗愈的学科交叉与实践融合,为培养兼具音乐素养与疗愈思维的复合型人才搭建了交流平台,也为艺术康养领域的学术研究与社会应用开辟了新路径。后续,论坛成果将通过系列学术活动持续推广,助力该领域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