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欢教授《中国少数民族艺术研究方法——以“双重乐感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为例》讲座顺利举行

时间:2021-05-24浏览:2614

2021年4月26日上午十点,著名音乐学家、音乐教育家张欢教授在南京艺术学院音乐学院211教室展开主题为“中国少数民族艺术研究方法——以“双重乐感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为例”的讲座。讲座由音乐学院副院长杨曦帆教授主持,校内多位教师、学生参加该场讲座。

张欢教授首先从现实背景谈起,他认为“棉花事件”等新疆问题、国内新冠疫情的控制力度等都可以表明一个观点:每一个有担当、有思考、有胸怀的文化教育工作者都有不可推卸的时代使命,我们要做一个有传统文化根脉基因的中国人。

其次,张欢教授从四个方面呈现讲座的主题。一、乐舞文化是历史给予新疆最大的馈赠。他认为新疆内部文化多样,相互之间互动和交流,另外“丝绸之路”上也产生了双向吸收、融合的能力,这种内在的文化活力与来自各方的能量造就了新疆在中华文明版图上乃至人类文明交流史上璀璨的地位。张欢教授用2000多年前西汉使者的凿空之旅,《摩诃兜勒》东传汉土,西域乐舞风靡汉唐之间达七八百年和新疆有木卡姆这一辉煌的艺术形式两个例子说明,一方面新疆乐舞文化异常发达。另一方面,维吾尔族乐舞艺术是在漫长历史中充分交流、汇聚的结果,是开放、包容的丝路文化的千年结晶。他特别强调:维吾尔文化不是单一文化,是最典型的融合后的文化,乐舞之乡是不断融合造成的。二、以对历史的反思,继承新疆各民族人民的智慧。张欢教授认为现实中已存在文化多样性,鉴于时代对文化和谐的诉求,我们应该来解释怎样培养人的基本理念,怎样认知文化多样性,怎样看待自己的传统,怎样融入这个世界。在教育层面,要重点构建“有我而不排他 ”的课程体系,在文化层面,要倡导“平等、尊重、包容、欣赏”的文化态度。三、以艺术的体验、对话、塑造新疆文化的世界形象。张欢教授认为中国的乐舞要走出去,不能走马观花,更不能天女散花,要扎根土壤,兼容并包,自觉自信地进行体系化建设。之后,张欢教授告诉我们该项目中的实践展演团队,先后前往北京、上海、香港、澳门、纽约等地的几十所大学进行艺术交流。他们以艺术的名义让世界认识了中国新疆,同时向世人传递了新疆正能量。四、以艺术上的欣赏、包容,实现新疆文化的现代创造。张欢教授在教育理念和文化态度上始终坚持:基于由乐感而始的全面身心体验、以文化平等为前提的情感尊重,实现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欣赏,最终走向融合创新。他认为不同的音乐之间对话,是不同文化的情感共鸣,是民族之间的亲近和友爱,是深度和谐。基于双重乐感理论的人才培养设计,我们要打开视野,扩大心胸,消除极端、走向包容、融入世界。

最后,张欢教授表达了他的两点感受。1.搞创作和学术的工作者都要有一个认识:没有土壤的文化是伪文化,没有土壤文化的教育是没有根基的教育。教育不能丢下传统,审美不要忘了现代。2.一个好的学术是活的,是有生命的,是美的,它能打动人。张欢教授在讲座尾声中总结道:有乐感的人是快乐的人,有双重乐感的人是和谐的人。